重磅!利好来了!七部门联合印发!事关算力、人工智能等
一图读懂《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全面规划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战略,这一政策文件将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指导方向,助力实现制造力度的全面提升和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新路径
服务型制造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抓手,通过服务型制造,企业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还能优化供应链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
《实施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智能化、更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七大任务,服务型制造的全面推进
《实施方案》围绕服务型制造的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任务,力求从技术、标准、平台、共享等多个维度全面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以下是七大主要任务的概述:
发布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清单
通过制定和发布服务型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标准,规范行业规范,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生产性金融等相关服务,助力服务型制造的全产业链发展。构建统一融合的标准体系
加快建设统一融合、先进适用、覆盖全面、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推动服务型制造在技术、流程、数据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为行业提供统一的技术和操作规范。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布局
推动“5G+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应用,合理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提升工业数据要素的供给能力,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的融合创新,助力智能化发展。共享制造平台的建设
通过开展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和共享工厂,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形成行业间的良性竞争和协同发展。“平台接单、多工厂协同”的实现
推动制造服务流向平台化、标准化,实现“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提升制造服务的效率和灵活性。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参与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检验检测的在线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行业的技术监管能力。
服务型制造的深远意义

服务型制造不仅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更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服务型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市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服务型制造的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的发展新局面,这一实施方案的落实,将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央视财经)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