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迹启动全球发售:2025年首单18C项目上市 无基石投资者站台 研发开支占比缩水超50%
云迹IPO分析:18C改革首单上市背后的多重风险
在2024年9月港交所推出18C改革后,机器人服务AI赋能技术企业云迹成为备受关注的“改革后首单上市项目”,10月8日,云迹正式启动全球招股,计划在10月16日登陆港股市场,此次IPO采用定价发行方式,发行价定为95.60港元/股,募资规模介于6.6亿至7.6亿港元之间,对应市值约65.7亿至66.7亿港元,本次港股IPO的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及建银国际。
尽管云迹凭借“18C改革后首单上市”的标签吸引了市场关注,但在这层光环之下,公司潜在的多重风险并非表面现象,上市日与首次递交招股书仅间隔209天,展现了其上市进程的亮眼表现,超越了希迪智驾、五一视界等企业,这种进程亮眼的背后,隐藏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无基石投资者与锚定投资者的参与情况
云迹此次IPO未设置基石投资者,后续锚定投资者的参与情况仍需等待配发结果公告披露,若最终连锚定投资者都缺席,或将直接反映出市场机构对其基本面及长期发展前景的信心不足,参考2025年至今无基石投资者参与的港股IPO项目数据,上市首日破发比例已达57%,上市至今破发比例更高至71%(不含上市不满一个月、未过绿鞋稳定期的项目),这一数据无疑为云迹上市后的股价表现蒙上了一层阴影。
财务数据的承压
在投资者结构引发的破发担忧之外,云迹的财务数据进一步揭示了其经营的脆弱性,2024年实现收入2.4亿元人民币,略超“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收益至少2.5亿港元”的门槛,但收入的稳定性与盈利前景充满不确定性,2022-2024年间,公司收入分别为1.6亿元、1.5亿元、2.4亿元,波动幅度明显;2025年前五个月,尽管收入同比增长19%至0.9亿元,但增速缺乏持续增长动力支撑,长期收入能否保持稳定仍需时间检验,更值得警惕的是,盈利端的恶化趋势已十分清晰: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3.1个百分点至39.5%,亏损规模扩大41%至1.2亿元,上市前夕的财务恶化信号,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市场对其盈利预期的信心。
资金链压力
财务数据的承压背后,还隐藏着云迹更为严峻的资金链压力,招股书显示,2014-2021年间,云迹累计完成8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2.02亿元,吸引了腾讯、阿里巴巴、联想创投、启明创投等知名投资方,但这些融资背后的对赌条款,如今已转化为沉重的负债负担,截至2025年5月末,公司面临的赎回负债高达19.25亿元,而同期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7514万元,负债规模是现金储备的25倍以上,资金供需失衡问题极为突出,更严峻的是,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净亏损已达1.1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出高达5299万元,已超2024年全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出规模,按照这样的资金消耗速度,现有现金储备将很快枯竭,尽管上市后可通过IPO募资补充资金,并解除赎回负债优化资产负债表,但公司若不能扭亏为盈,经营性现金流不能实现流入,公司仍持续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并对公司的经营稳定性构成直接冲击。
研发投入不足
作为18C框架下特专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云迹的表现却难以匹配这一定位,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仅为5739万元,占收入比例降至23.4%,无论是绝对金额还是收入占比,均较2023年(研发开支6944万元,占收入47.8%)出现大幅下滑;即便2025年前五个月研发投入占比小幅回升至28.2%,这样的水平仍难以支撑机器人视觉感知、复合多态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的持续升级,其“特专科技”属性的含金量不免让人产生质疑。
估值与市场认可度
即便抛开研发与资金层面的问题,云迹此次上市的估值与规模也难以体现市场对其的高度认可,公司此次上市市值约66亿港元,较2021年末D轮融资投后估值41亿元人民币上浮近50%,并解释称估值提升源于2023年第一代复合多态机器人的推出及核心技术升级,但不容忽视的是,即便估值有所增长,云迹在已上市的18C公司中仍处于“垫底”位置——其IPO募资规模(6.6-7.6亿港元)与上市市值(65.7-66.7亿港元),均为18C政策出台后4单项目中最小,市场对其估值的认可度究竟如何,仍需长期经营业绩来验证。
总体风险分析
整体来看,云迹虽借助18C改革红利成为“改革后首单上市项目”,且通过IPO有望缓解部分资金压力、优化资产负债表,但无基石投资者引发的破发风险、财务数据的持续承压、资金链的紧张态势、研发投入不足导致的科技属性存疑,再加上估值与规模在18C公司中垫底的现状,多重风险叠加已显著削弱其投资价值,对于投资者而言,更需穿透“18C改革首单”的光环,深入审视公司长期经营能力与潜在风险,避免被短期标签误导,做出审慎的投资决策。
云迹的IPO虽引人注目,但其多重风险因素不容忽视,投资者在考虑这一机会时,需谨慎评估其长期发展前景,避免盲目跟风,只有深入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研发能力以及市场认可度,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云迹的故事提醒我们,在追逐市场机会的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