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突发!4家A股公司,将被ST!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09-20 17:15:01  

近年来,财务造假行为在资本市场屡见不鲜,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为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零容忍”,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本文将结合近期案例,探讨监管部门打击财务造假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财务造假

4家上市公司被ST

突发!4家A股公司,将被ST!

2025年9月19日晚间,复旦复华、思科瑞、绝味食品和创意信息4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股票代码不变,复旦复华因三年累计少计营收5324.42万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8106.55万元,被罚款400万元;思科瑞因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被罚款200万元;绝味食品因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被罚款400万元;创意信息因多计营业收入2.68亿元、1.25亿元,被罚款未公布。

亿元级罚单频现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零容忍”,亿元级罚单频现。ST东通涉嫌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证监会拟对公司罚款2.29亿元;ST高鸿连续9年财务造假,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处以1.62亿元罚款;东旭光电及其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存在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河北证监局对东旭光电及相关责任人罚款合计4.2亿元,对东旭集团及相关责任人罚款合计12.42亿元。

全方位追责,构建立体化监管体系

行政处罚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暂停上市、退市等,对复旦复华、思科瑞、绝味食品和创意信息等上市公司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

刑事追责

对于涉嫌犯罪的财务造假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追偿

监管部门支持投资者提起民事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支持投资者对财务造假上市公司提起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

行政刑事衔接

监管部门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协作,完善行政刑事衔接配合机制,形成打击财务造假行为的合力。

成效显著,市场生态逐步改善

通过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财务造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生态逐步改善,具体表现在:

  1. 监管威慑力大幅提升,上市公司合规意识增强。

  2. 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市场投资环境更加稳定。

  3. 民间维权意识提高,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零容忍”,通过全方位追责、立体化监管等措施,有效打击了财务造假行为,维护了市场公平公正,为构建“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资本市场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类:国内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