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弘栎商贸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Monolith砺思资本:在创投行业的风暴中劈开一条独特的道路
十月初的北京,清晨的阳光洒在故宫之外的现代都市天际线上,Monolith砺思资本的创始人曹曦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外面繁华的城市景象,嘴角微微上扬,这位曾经红杉中国合伙人的资深投资人,似乎对眼前的事实感到欣慰,仅四年前,他与Tim Wang共同创立了这家对冲基金出身的综合性投资机构,而如今,Monolith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100亿人民币。
成长之路:从对冲基金到综合性投资机构
2021年11月,Monolith的首支对冲基金亮相,这支5亿美元的基金在创投圈引发了广泛关注,四年后的今天,这支基金不仅成功完成了新一期募集,并在持续扩容的过程中展现出强劲实力,Monolith的对冲基金通过深度研究全球一流上市公司,建立起覆盖多个行业的投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与二级市场基金形成了独特的联动效应,为后续的VC基金募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种从对冲基金向VC基金转型的发展路径,是Monolith与众不同的重要特征,传统的创投机构往往要么专注于一线市场,要么在不同轮次中寻找机会,而Monolith则巧妙地将对冲基金的市场化能力与VC基金的创新驱动力相结合,打造出一支既能捕捉市场机遇,又能深度研究创新项目的投资团队。

募资成功:在逆流而上的行业中劈开一道亮丽的弧线
在创投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之际,Monolith的募资成绩令人瞩目,今年年中,Monolith的美元VC二期基金和人民币VC一期基金相继完成募资终关,双币基金总规模达4.88亿美元(约35亿人民币),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基金规模的达标,而是募资过程中的独特选择——面对超额认购意向(超过初始目标160%),Monolith主动压缩募资规模,以保持投资纪律。
这种克制的选择,体现了Monolith对投资质量的极致追求,他们深知,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募集多少资金,而在于为那些具有革命性创新和行业颠覆性的公司提供持续支持,这种理念在当下创投行业充斥着投机炒作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Monolith人民币基金的成功同样值得一提,作为首期人民币基金,目标规模为8亿,最终募资规模达到14亿人民币,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市场化LP比例高达90%,且几乎没有返投要求,这一成就在国内以国资为主导的募资环境下堪称罕见,展现出Monolith在市场化运作方面的独特优势。
投资理念:聚焦人工智能,布局AI产业链全产业链
从成立之初,Monolith就确立了"研究驱动、主题式投资"的方法论,这一理念在人工智能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过去两年,Monolith聚焦人工智能投资主线,在大模型、AI软件基础层、具身智能和硬件等方向形成系统布局,代表性项目包括:月之暗面(专注AI教育)、泳池机器人星迈创新、具身智能公司乐享科技、消费级外骨骼技术公司极壳等,多数被投公司在投后实现了快速成长和多轮融资。
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Monolith投资组合的核心优势,他们不仅关注AI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创新,更注重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在AI芯片与算力基础设施领域,Monolith的人民币基金表现尤为突出,沐曦科技作为首个上市项目,尽管在基金尚未到位前便完成了最后一轮投资,但仍有望为投资者带来可观回报,宇树的案例同样印证了Monolith在行业前沿的敏锐洞察力。
行业影响:中国AI资产的低估与机遇
在2022年以来,由于美元基金式微等原因,中国AI项目的估值相较于美国市场呈现出明显低估态势,Monolith的募资成功,正是抓住这一市场机遇,他们聚焦AI大模型、软件应用、具身智能等软硬一体的热门赛道,覆盖了中国AI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中国AI公司的快速发展为海外长期资金提供了重看中国的契机,2025年以来,包括Monolith在内的一批中国美元基金陆续启动新一期募集,吸引了大量海外LP的关注,海外资金正在重新评估中国AI资产的价值,来自欧洲和中东的部分长期资金开始回望中国市场,对于这批海外LP来说,Monolith这种"黑马GP"几乎成为了必选项。
新生代VC的崛起与未来机遇
每一次产业变迁都是一次洗牌,20年前是互联网,10年前是移动互联网,而今天是人工智能,新的技术浪潮必将带来新的投资机遇,Monolith的崛起路径与老一代VC有所不同,它最初是对冲基金出身,随后发展为综合性投资机构,形成了一二级市场联动的独特打法,这种转型体现了Monolith在创投领域的创新思维。
在全球资本市场周期性变化中,风格鲜明的年轻机构能否凭借独特的投资哲学,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投出更多改变世界的公司,市场正给予高度期待,Monolith将继续秉持"投到少数真正优秀的公司"的理念,支持下一代重要公司的成长,这家"黑马GP"的未来,正被市场所期待。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