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一旦出血就无法治愈:内痔出血不必恐慌,但拖延治疗可能无解—正确认识内痔出血与治疗
很多人一听到“内痔出血”,就陷入了恐慌,甚至听信“一旦出血就无法治愈”的错误观念,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但背后确实隐藏着对内痔及其并发症的误解,本文旨在澄清关于内痔出血的几个常见误区,并强调及时、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内痔出血就等于无法治愈”
- 误解解析: 这是最核心的误区,内痔出血本身是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通常达到二、三、四期)时,排便压力作用于痔核导致血管破裂、血液流出的表现,它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无法逆转的疾病,将“出血”等同于“无法治愈的内痔”是不科学的。
- 正确认识: 内痔是肛门直肠部位的常见疾病,其发生与长期便秘、腹泻、久坐、妊娠、腹压增加等多种因素有关,内痔本身是可以通过药物、生活方式调整或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和控制的,关键在于明确出血的原因(通常是静脉破裂),并针对内痔的根本原因进行处理。
轻度出血可以忽略不治
- 误解解析: 有些人认为只是“便血”,量不多,或者自己能止住,就认为问题不大,可以不用理会或只用一些外用药物涂抹。
- 正确认识: 即使是少量、偶发的出血,也可能是内痔恶变(虽然概率极低,但存在)的早期信号之一,或者表明内痔已经发展到需要干预的阶段,忽视出血信号,不仅可能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让内痔进一步加重,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贫血),出现内痔出血症状,无论轻重,都应引起重视。
内痔出血的治疗原则:
- 对症止血: 针对急性出血,医生可能会使用药物(如止血药、硬化剂注射、橡皮圈套扎等)来迅速控制出血,缓解患者焦虑。
- 解除梗阻/改善脱垂: 对于因便秘、排便困难导致的出血,改善排便习惯至关重要,对于脱垂性内痔,需要手法复位或进行手术固定。
- 消除内痔: 这是治疗的根本,根据内痔的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 适用于一、二期轻度内痔或术后恢复期,包括改善排便、饮食调整(增加纤维摄入)、保持肛门清洁、使用痔疮膏/栓剂、温水坐浴等。
- 微创治疗: 适用于二、三期内痔,如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SDH)等,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
- 手术治疗: 适用于四期内痔、保守及微创治疗无效或反复复发者,如传统外剥内扎术、吻合器痔ectomy术(DIEP)等。
关键在于“及时”与“规范”
-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内痔出血,尤其是反复出血或出血量较大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肛肠科或普外科就诊,明确诊断,排除其他肛门直肠疾病(如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等),并接受专业评估。
- 规范治疗: 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制定,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内痔一旦出血就无法治愈”是种错误观念,内痔出血是内痔发展的一个阶段和症状,通过及时、规范的医疗干预,绝大多数内痔及其出血症状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的,切勿被错误信息误导,忽视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才是应对内痔出血的正确之道。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