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吃上靶向药就终身免疫吗:靶向药终身免疫?真相让人意外!
癌症治疗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靶向药物作为精准医疗的代表,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关于"一旦吃上靶向药就终身免疫"的说法却是一大误区,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迷思,带您了解靶向药物的真实情况。
靶向药物的工作原理
靶向药物是一种"定制化"的抗癌药物,它们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癌细胞中的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药可以特异性地抑制具有这种突变的癌细胞增殖,这种治疗方法相比传统化疗更为精准,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终生免疫的误解从何而来?
关于靶向药能提供"终身免疫"的说法可能源于以下几个误解:
-
误将靶向药等同于疫苗:疫苗通过激发免疫系统来预防疾病,而靶向药则是直接作用于癌细胞,两者机制完全不同。
-
对持续用药必要性的认识不足:许多患者在用药初期效果显著后,就自行停药或减量,这不仅会导致疾病复发,还可能加速耐药性的产生。
-
对癌症发展动态的不了解:癌症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疾病,即使在靶向治疗期间,肿瘤内部的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变化。
靶向治疗的现实情况
靶向治疗需要持续进行,原因有三:
第一,靶向药针对的是特定基因突变,当患者体内的该突变被抑制后,如果停止用药,肿瘤可能会重新生长,以ALK抑制剂为例,虽然能有效控制ALK阳性肺癌,但停药后通常会在1年内复发。
第二,耐药性问题不可避免,即使是最新的第三代靶向药,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肿瘤也会逐渐产生新的耐药机制,研究表明,EGFR-TKI的中位耐药时间约为10-14个月。
第三,肿瘤可能获得新的驱动基因突变,在靶向治疗过程中,即使原靶点被抑制,肿瘤细胞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重新获得增殖能力。
靶向治疗的正确认知
正确的认知应该是:靶向治疗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治疗方式,它通过持续抑制特定癌基因的活性来控制肿瘤生长,但并不能提供终身免疫,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肿瘤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癌症,如慢性髓系白血病(CML),靶向BCR-ABL抑制剂确实可以实现长期缓解,但这仍然需要持续用药监测,且不能保证终身不复发。
靶向药物为癌症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对其作用机制的误解可能导致患者做出错误的治疗决策,重要的是要明白:靶向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一种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动态调整的治疗策略。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接受靶向治疗,请务必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切勿因误解而擅自停药或改变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