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限存款产品正在“撤离”?
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调整该行存款利率的相关公告,该行表示,自2025年11月5日起,对定期人民币存款利率进行调整,取消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这些调整引发了市场对行业趋势的广泛关注。
随着利率环境持续调整,银行业的盈利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包括国有六大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仍保留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在售,但大额存单却逐渐淡出市场,曾经作为投资者锁定长期收益的“利器”——5年期大额存单,已难觅踪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等国有六大行的手机银行App中,均已无5年期大额存单在售,招商银行则在手机银行App中显示,在售大额存单20万元起售,期限有1个月至2年期不等,最长期限2年期的年化利率为1.40%。
专家分析,这些变化反映了银行业盈利模式的重构,中国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部分银行取消长期限存款产品并普遍下调利率,其最核心的逻辑在于应对持续收窄的净息差压力,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指出,银行的传统“躺赚利差”模式已终结,负债端压降高成本存款,发力活期和结算性低成本资金;收入端从单一利差转向财富管理、代销等中间业务双轮驱动;客户端放弃“一刀切”推销,转向分层化精准服务,这是低息差时代的生存必然。

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需要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策略,田利辉建议,投资者可以采取“三层次”配置策略:稳健型投资者可关注股息率5%以上的国有大行;成长型投资者可布局零售转型领先的股份制银行;进取型投资者可挖掘资产质量改善的区域中小银行,娄飞鹏则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对资金的需求,合理配置不同期限存款,为了提高收益,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配置基金、理财等产品。
专家还提醒,投资者需警惕宏观经济波动、利率市场化深化等风险因素。“投资者可以考虑放弃‘长期存款执念’,进而转向‘安全+灵活’的多元资产配置模式,优先布局1至3年中短期存款或国债筑牢安全垫,适度增配低波动理财、纯债基金,风险承受力较强的投资者可少量配置高股息权益资产。”
随着银行业盈利模式的重构,投资者需要更加灵活和多元化地配置资产,以应对低息差环境下的挑战。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