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数据挖掘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全解析
选择题
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分类
B. 聚类
C. 关联规则挖掘
D. 数据备份
答案:D
解析: 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回归分析、异常检测等,数据备份属于数据管理范畴,不属于数据挖掘的任务。
Apriori算法主要用于解决以下哪类问题?
A. 聚类分析
B. 关联规则挖掘
C. 分类预测
D. 降维分析
答案:B
解析: Apriori算法是关联规则挖掘的经典算法,用于发现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广泛应用于市场篮子分析等领域。
以下哪种算法属于监督学习?
A. K-Means
B. 决策树
C. DBSCAN
D. Apriori

答案:B
解析: 监督学习需要标签数据,如分类和回归问题,决策树是典型的监督学习算法,而K-Means、DBSCAN和Apriori属于无监督学习或关联规则挖掘。
简答题
简述数据挖掘的步骤。
答案:
数据挖掘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问题定义:明确挖掘目标;
- 数据采集:收集相关数据;
- 数据预处理:清洗、集成、变换、归约;
- 选择挖掘算法: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方法;
- 模型构建与评估:训练模型并评估效果;
- 部署与应用:将结果应用于实际场景。
请解释什么是“过拟合”?并给出一种防止过拟合的方法。
答案:
过拟合是指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表现优异,但在未见过的数据上表现较差的现象。
防止方法:
- 增加训练数据量;
- 降低模型复杂度(如减少决策树深度);
- 使用正则化技术(如L1、L2正则化);
- 交叉验证。
论述题
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论述关联规则挖掘的意义和常用算法。
答案:
关联规则挖掘用于发现大规模数据集中项集之间的关联关系,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 市场篮子分析:发现顾客购买商品之间的关联,如“购买啤酒的顾客也常购买薯片”;
- 医疗诊断:发现疾病与症状之间的关联;
- 推荐系统:基于用户行为数据推荐相关产品或内容。
常用算法包括:
- Apriori算法:通过逐层搜索频繁项集,效率较高;
- FP-Growth算法:使用频繁模式树(FP-tree)压缩数据,减少扫描数据库的次数。
计算题
给定数据集如下:
| 训练样本 | 类别 |
|----------|------|
| (1,1) | 正例 |
| (1,2) | 正例 |
| (2,1) | 负例 |
| (2,2) | 负例 |
使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计算测试样本(1,3)属于正例的概率。
答案:
计算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
- 正例样本数:2,负例样本数:2,总样本数:4。
- 特征属性:X1和X2。
计算条件概率:

- P(X1=1|正例) = 1/2,P(X1=1|负例) = 1/2;
- P(X2=3|正例) = 0(因为正例中X2只有1和2),P(X2=3|负例) = 0。
由于P(X2=3|正例)=0,根据贝叶斯公式,测试样本(1,3)属于正例的概率为0。
解析: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在处理稀疏数据时,若某个特征值在训练集中未出现,则其条件概率为0,导致后验概率为0,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平滑技术(如拉普拉斯平滑)来避免这种情况。
编程题(简要描述)
请简述如何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实现K-Means聚类算法,并说明其参数含义。
答案: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X是特征矩阵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random_state=42) kmeans.fit(X) y_pred = kmeans.predict(X)
参数说明:
n_clusters:指定聚类数量;random_state:随机种子,确保结果可复现;max_iter:最大迭代次数;n_init:重复K-Means算法的次数并选择最佳结果。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