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取消医保门诊最高200元日支付限额,此前被网友吐槽“拍个片子都不够”
争议与反思
河南新乡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公告,自11月12日零时起取消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日支付限额的规定,这种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尤其是与此同时的网友反应和对国内其他城市医保政策的对比,凸显了政策调整背后的深层矛盾。
政策调整背景
新乡市医保局于今年6月发布了以日为单位的医保门诊统筹支付限额政策,规定城乡居民、在职职工、退休职工的医保门诊统筹支付每日最高限额分别为50元、150元、200元,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诸多争议。
此前,新乡市还采取了另一个措施——于今年8月暂停城乡居民在三级医疗机构的门诊统筹医保服务,这些措施反映出新乡市在医保控费方面面临的压力,据国家卫健委2024年发布的《2024年1-7月全国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情况》,全国三级、二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分别为380.9元和241.3元,相比之下,新乡市的50元、150元、200元的限额显得格外苟薄。
政策调整的争议与批评
政策调整一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许多网友在小红书等平台表达不满,称“50元只够挂号,拍个片子都不够,这也叫医保”,“医保一天只能报50元,那看病,还靠谁?”甚至有网友开始算起账,指出实际医疗费用远超限额,如“我门诊做个手术花4000多元,医保报销150元,感觉都没有交的意义,跟自费没区别了”。
更有甚者,一些网友提出质疑:“防止骗保,为大家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为什么不能分开做,比如今天打麻药、明天切一刀,后天缝两针”,这些声音反映出公众对于医保政策的不满与无奈。
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

与新乡市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其他城市的医保门诊支付方式,湛江市在住院医保待遇方面,参保人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及报销比例各有区别,且年度最高支付限额高达20万元,上海市则根据参保人群的年龄和医疗机构级别,制定不同的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但报销场景上,医保覆盖范围较为宽泛,只要参保人在医保定点医院就医,且使用的药品、诊疗项目在医保目录范围内,通常都可以使用医保。
这些对比表明,国内各地医保政策在待遇上存在较大差异,新乡市的按日划定支付限额和限制医保报销使用场景的做法,在国内较为少见。
政策调整的合理性分析
从政策调整的背景来看,新乡市可能面临医保控费的压力,新乡市为三线城市,常住人口611.3万,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20.24%,2024年全年新乡市总诊疗人次达4406.63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人次1687.11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2609.58万人次,这意味着新乡市多数医疗需求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解决,但三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也需考虑。
新乡市医保局局长丁治安在2025年第二季度医保数据发布会上指出,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诊疗行为不规范、医保控费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也为政策调整提供了政策层面的合理解释。
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乡市医保政策的调整或许是其在医保控费方面的一次尝试,从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来看,医保政策的设计往往需要平衡控费与服务的关系,新乡市的政策调整是否能够真正缓解医保基金的压力,还需时间验证。
从长远来看,新乡市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减轻三级医疗机构的负担,医保政策的调整也需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新乡市医保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医保资金管理方面的压力与挑战,无论是政策调整还是公众的质疑,都需要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未来的医保政策设计,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既要保障医保基金的健康发展,又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医疗服务保障。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