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打分免费查询测试:姓名打分免费查询测试,科学解析姓名能量,解锁你的个人运势密码
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因涉嫌犯罪被逮捕,公司管理层动荡加剧
2023年11月12日晚间,北大医药(000788.SZ)发布公告,重磅消息是: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这一事件发生在徐晰人被刑事拘留大约半个月后,公司股价和管理层动荡已经成为行业内热议话题。
根据公告披露,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北大医药董事陈岳忠代行董事长职责,公司常务副总裁余孟川代行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董事会运作正常,财务及生产经营管理情况也未出现重大问题,这一消息背后,北大医药近年来的管理层动荡和股权变故,以及公司业绩下滑等问题,都在提醒投资者和市场,北大医药的经营环境并不平静。
徐晰人:从新优势产业到北大医药的“职业生涯”
徐晰人,1979年4月出生,硕士学历,曾在多家金融机构任职,包括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浦西支行浙江业务部主任等职位,2022年,他通过并购方正商业管理持有的西南合成股权,间接掌控北大医药22.22%的股份,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去年12月,他以1元的价格收购了相关股份,并支付巨额债权,完成这笔收购。
今年4月3日,徐晰人被选举为北大医药董事长,7月5日又出任总裁,掌管该公司仅半年时间便因涉嫌刑事犯罪被逮捕,虽然公司公告称徐晰人被刑事拘留后,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管理层也已有序过渡,但这位“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无疑为北大医药带来了巨大波折。
北大医药:从“平安系”到徐晰人掌控的“新优势集团”
北大医药的前身是建于1965年的西南合成制药厂,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2022年,北大医药成为中国平安旗下的成员企业,但去年12月,徐晰人通过新优势国际收购了北大医药的控制权,彻底打破了平安系对该公司的掌控。
去年12月,徐晰人以极具特色的方式接盘北大医药的股份,支付高额债权并以1元收购,既完成了对北大医药的并购,又巩固了他在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这一收购背后是否隐藏着其他问题,尤其是徐晰人在掌控北大医药期间的经营决策是否合规,仍需市场和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
管理层动荡与高管离职:北大医药内部的“阵地风波”

北大医药的管理层动荡并非今日始见,今年以来,公司高管频繁离职,多名董事和监事也相继提出辞职,1月,监事徐伟钰辞职,2月董事任甄华和张勇也相继退出,3月董事齐子鑫辞职,6月董事兼总裁袁平东离职,8月监事程琴也随之退出,这些高管的离职,表面上是“因个人原因”,但背后是否与公司内部管理问题或控制权变动有关,仍需进一步考察。
北大医药还遭遇股东减持,9月12日晚间,持股11.8%的股东北大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计划以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787.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约3%,这一减持行为无疑对公司的流动性和股价产生了直接影响。
业绩下滑与财务压力:北大医药面临的“拐点”
北大医药的财务表现也备受关注,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2.31亿元,同比下降19.76%;归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4.31%,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约为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归属净利润3568.67万元,同比下降18.04%,这些数据显示,北大医药的经营业绩在徐晰人掌控期间确实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尤为疲弱。
截至11月12日收盘,北大医药股票报6.68元/股,市值约为39.81亿元,虽然公司公告称财务及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正常,但其股价表现和业绩数据却显示公司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和财务压力。
未来展望:北大医药能否突破“低谷”?
徐晰人被逮捕的事件对北大医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公司公告称控制权未发生变化,管理层也已有序过渡,但这一事件无疑会对公司的市场信心和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从公司近年来的管理层动荡、股东减持、业绩下滑等多重因素来看,北大医药似乎正处于一个“拐点”阶段,公司能否通过调整管理层、优化经营策略、加强内部监管等措施,挽回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仍需市场和时间来证明。
北大医药的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作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需要在这一领域继续发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以应对行业内的竞争压力。
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逮捕的事件,标志着该公司近期的管理层动荡和经营挑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公司目前的控制权和管理层运作依然正常,但其面临的内部和外部挑战依然严峻,北大医药能否通过调整战略,优化管理,改善业绩表现,重新赢得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仍将是公司发展的关键。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