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果糖的功效与作用:乳果糖,不只是通便,还有这些意想不到的功效
乳果糖,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它其实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药物,尤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人知道它用于治疗便秘,但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本文将详细解析乳果糖的功效与作用,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种药物。
什么是乳果糖?
乳果糖是一种合成的、不被人体小肠吸收的双糖,它的分子结构与乳糖相似,但人体肠道内缺乏分解它的酶(乳糖酶),因此它在肠道内不会被分解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大肠。
乳果糖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机制
乳果糖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基于其独特的生理作用机制,主要功效包括:
-
治疗便秘:
- 作用机制: 这是乳果糖最广为人知的功效,它到达大肠后,被肠道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等短链脂肪酸,这些物质能降低肠道内容物的pH值(酸性),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腔内容物的体积,从而促进排便,缓解便秘。
- 特点: 乳果糖是渗透性泻药,通过增加肠内容物的体积和改变肠道环境来起效,作用温和,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适合长期使用。
-
治疗肝性脑病:
- 作用机制: 这是乳果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且常被忽视的功效,肝性脑病是肝硬化、门脉性肝病等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 降低肠腔内氨浓度: 乳果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酸性环境(主要是乳酸和醋酸)能够结合氨(NH3),形成不被肠道吸收的铵离子(NH4+),乳果糖本身也具有轻微的渗透作用,能将氨从肠腔吸收到肠壁细胞,再从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被肝脏代谢清除,这样,肠道内氨的浓度被显著降低,减少了通过血液进入大脑的毒性氨的数量,从而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
- 纠正肠道菌群失衡: 乳果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肠道菌群,促进一些有益菌的生长,间接影响氨的产生。
- 特点: 这是乳果糖区别于其他泻药的关键治疗作用,是其获得美国FDA等权威机构批准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依据,它被认为是肝性脑病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 作用机制: 这是乳果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且常被忽视的功效,肝性脑病是肝硬化、门脉性肝病等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
其他潜在益处:
- 辅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BS): 对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乳果糖能有效缓解其便秘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清洁肠道准备: 在进行某些内窥镜检查(如结肠镜)前,有时会使用乳果糖进行肠道准备,因为它相对温和,能减少因使用更强效泻药带来的副作用。
- 可能对某些炎症性肠病有益: 有研究提示乳果糖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改善黏膜屏障功能,对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但其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效果仍在研究中。
使用乳果糖的注意事项
- 遵医嘱使用: 无论是用于治疗便秘还是肝性脑病,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 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是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腹胀、腹痛、排气增多,如果出现严重腹泻或腹痛,应咨询医生。
- 禁忌症: 对乳果糖过敏者禁用,肠梗阻、严重腹胀、已知或可疑的肠道狭窄、疑有肠穿孔者禁用。
- 特殊人群: 肝性脑病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病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老年人使用时也需谨慎,并在医生评估下使用。
-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乳果糖可能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特别是需要在肠道特定pH下吸收的药物,使用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
乳果糖是一种作用机制独特、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药物,它不仅能有效治疗便秘,其降低肠道氨浓度的作用使其成为肝性脑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了解乳果糖的这些功效与作用,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相关健康问题时,更合理地认识和使用这一药物,如有疑问,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疗人员。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