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径山寺求姻缘后半年:我径山寺求了姻缘签,半年后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1-12 10:25:12  

寺庙的钟声敲响了第十三下,
我遇见了那个与签文如出一辙的人,
却在转身时发现,
签文背面写着:
“缘起半载后,心自明。”


雨水敲打着殿檐,淅淅沥沥,连成一线垂落的银丝,径山寺的石阶被洗得发亮,青苔在角落里悄然蔓延,香客不多,烟雾缭绕的弥陀殿里,只有木鱼敲击的声音,沉闷,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我拢了拢身上略显单薄的衣衫,指尖在一枚香烛前顿了顿,终究还是划了火石,烛火跳跃,映红了半边脸颊,心里有些发虚。

径山寺,我曾听闻过它与爱情的关联,那些流传的故事带着几分神秘,几分诱惑,今日前来,不过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思,并未存着立刻寻得良缘的妄想,只是都市的喧嚣,周身的疲惫,像一层厚厚的茧,密密匝匝地包裹着,透不过气来,我想,或许,需要一点外力,推我一把,或者,给我一个暗示。

找到放生池畔的那座小亭,便是求签处,主持是一位面容清癯的老者,见我进来,微微颔首,我选了“姻缘”这一项,将一枚崭新的红烛放入铜盘,双手合十,闭上眼,在心中默念了许久,才缓缓睁开,烛火摇曳,映出签筒里一排排细长的竹签,我伸出手指,似乎能感觉到哪一根触手可及,颤抖着抽出一支。

签文是用朱砂写就,字迹古朴,我展开一看,上面寥寥数语,并不明了:“雾锁山头山锁雾,舟从天外到天边。” 旁边还有一句注解:“心有灵犀,事在人为。”

心有灵犀?我初看时只觉此签语焉不详,索然无味,旁边那句“事在人为”似乎又给了人几分希望,但归根结底,还是迷雾重重,前路未卜,我拿着签,走出寺庙,雨更大了些,打在伞上,发出密集的声响,签文像一个谜团,缠绕在心头。

回到喧嚣的城市,工作、生活依旧,那支签被我随手夹在了书页里,渐渐被遗忘,日子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载着我向前,偶尔泛起一点微澜,却不足以改变其方向,关于姻缘,依旧是空谈,直到半年后。

公司一个合作方的负责人,姓周,名子涵,约我见面谈项目,地点定在市中心一家很高级的咖啡馆,我提前十分钟到达,坐在窗边的位置,手里端着一杯温水,目光不自觉地瞟向门口,心里七上八下,是巧合吗?还是……我拿出手机,下意识地点开那个尘封许久的APP,输入了“周子涵”三个字,搜索,结果显示,他所在的公司,恰好就在寺庙后方那条街的拐角处。

几乎是同时,咖啡馆的门开了,一个穿着灰色 suit,身形挺拔的男人走了进来,他抬起头,目光与我的视线在空中短暂地交汇了一下,那一瞬间,我心脏猛地一跳,他眉眼间似乎带着一丝熟悉的影子,不是那种刻意的相似,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仿佛在哪里见过的感觉,可转念间,又觉得有些荒谬,我们算是故人之子吗?或者,仅仅是相似?

他径直走向我们常坐的位置,落座,点单,然后很自然地开始谈论起项目,他谈吐不凡,逻辑清晰,业务能力极强,交谈中,我发现他似乎对传统文化颇有兴趣,甚至提到了径山寺的禅意文化,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和舒适感,悄然包围了我,交谈结束,他起身告辞,脚步匆匆,背影挺拔,我站在原地,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才慢慢回过神来,那支签,那座寺庙,那模糊的签文,此刻都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难道……真的是它?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留意身边的一切,工作间隙,我会去附近的寺庙走走,坐在放生池畔,看着那些游来游去的鱼儿,心里默念着签文:“雾锁山头山锁雾,舟从天外到天边。” 偶尔,我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那位周先生的动态,分享一些艺术展览,或者是一些关于文化保护的内容,感觉像是命运在轻轻推我,又像是一个温柔的玩笑。

又过了几个月,公司组织一次团建,去郊外拓展,在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中,我被分到了一个临时小组,组员里有几位面孔陌生的同事,还有一个,是那位周先生,我们围在一起,讨论方案,争得面红耳赤,他似乎有些不耐,皱着眉,语气直接:“这个方案逻辑混乱,根本行不通。” 我抬起头,正要反驳,却对上他那双锐利的眼睛,那眼神里没有丝毫的温度,甚至带着一丝不耐烦,我心里咯噔一下,正想开口解释,他却已经转过头,与旁边的人低声交谈去了。

午休时分,我独自坐在树荫下休息,看着他和另一个女同事有说有笑,亲昵地并肩而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身上,我却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他对我,似乎只是一种普通同事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带着些许疏离和距离的,而我,却因为那支签,因为那场模糊的初遇,对他抱持着一种近乎偏执的期待,这种不对等的感觉,像一根刺,扎在心里。

直到那天,我再次独自来到径山寺,雨季已过,寺中游人如织,香火鼎盛,我在那座熟悉的放生池小亭前停下脚步,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签文,这一次,我忽然想起了什么,俯身,仔细地看向签文的背面,那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几乎被香火熏燎得模糊不清的字迹,像一个小小的注脚,轻易被人忽略。

我凑近了些,眯起眼睛,辨认着,那字迹很淡,是楷书,写的是——“心自明”。

心……自……明……

这几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心头的迷雾,原来,那句“心有灵犀,事在人为”,并非是对我姻缘的指引,而是在提醒我,一切的“缘”,都在于自己内心是否真正明白,是否足够“明”。“雾锁山头山锁雾”,锁住我的,恰恰是自己的心迷、心乱、心不明,而“舟从天外到天边”,或许并非指代某个人,而是指代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一种历经磨难后的顿悟与超脱。

我拿着那张签,站在原地,久久不动,雨后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石板路上,温暖而明亮,我忽然明白了,那支签带给我的,并非是姻缘的承诺,而是一场关于“心”的考验,半年的等待,半年的期盼,半年的失落与困惑,原来都是这场考验的一部分,我的心,在这半年里,从迷惘到挣扎,再到此刻的逐渐清明。

我深吸一口气,转身离开寺庙,回去的路似乎变得不一样了,两旁的景物都清晰起来,心也跟着亮堂起来,或许,姻缘并非一定要在何时何地遇见何人,重要的是,遇见之后,能否看清自己的心,如果那份“缘”注定不来,那我便要学着,用这半年的时间,好好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

径山寺的钟声悠然响起,第十三下,沉稳而有力。

径山寺求姻缘后半年:我径山寺求了姻缘签,半年后

分类: 姻缘
责任编辑: 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