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中国资产迎红利时代 聚焦三大主线投资机遇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1-12 08:00:03  

专家释读“十五五”发展蓝图

在2026年中信证券“奋进新征程”的资本市场年会上,多位首席分析师对中国经济、科技趋势、制度变革及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们展望了“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复苏态势、全球资本市场的变局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新机遇,提出了对未来三到五年的资产配置方向和市场表现的预测。

中国经济复苏:在波动中保持温和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将延续在波动中复苏的态势,2025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5.0%左右,2026年则保持在4.9%左右,呈现“前低后高”的节奏,明明认为,2026年中国的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财政政策以支持内需为主导,赤字率预计维持在4%左右,专项债额度将向项目建设倾斜,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结构性货币工具发力。

在资产配置方面,明明建议关注全球宏观环境的宽松政策,债市、外汇和商品市场均具备投资价值,国债利率可能在短期内先下后上,人民币汇率有望温和升值,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仍是长期配置的好选项。

全球变局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

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在致辞中指出,“十五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将在全球变局的驱动下呈现新的发展特征,邹迎光认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与金融格局正经历深度调整,这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外部破局的契机。

在产业层面,中国制造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7.1%,全产业链优势凸显,本土龙头企业将向跨国巨头转型,实现份额优势向定价权的转化,制造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份额优势提升,金融层面,地缘形势变化与大国博弈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脆弱性,这一趋势将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提速。

科技趋势:新质生产力驱动市场新机遇

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中国资产迎红利时代 聚焦三大主线投资机遇

邹迎光强调,科技趋势是推动资本市场新机遇的核心动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正在改变中美科技差距的传统认知,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从宏观层面,“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将助力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的中枢,新质生产力行业市值占比将持续提升,云侧生产力工具、个性化AI、端侧硬件及应用等领域具备较大投资潜力。

制度变革:优化市场环境以激发内需

邹迎光指出,制度环境的优化将塑造市场生态的新气象,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与适应性持续增强,投融资功能将更加协调发展。

在制度设计上,未来将更加注重直接融资,精准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趋势突出,未来将通过构建“长钱长投”环境、增加优质金融产品供给、强化上市公司回报意识,构建融资与投资的良性循环。

未来三大配置主线清晰浮现

在资本市场投资方面,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提出了三大配置主线:

  1. 中国制造业定价权重估:制造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份额优势提升,重点关注有色、化工、新能源等行业长期利润率提升。
  2. 企业出海深化:出海赛道已从工业品延伸至技术服务、IP、文创等领域,机械、创新药、电力设备、军工行业是重点方向。
  3. 科技行情延续:云侧生产力工具、个性化AI、端侧硬件及应用等领域具有投资潜力,重点布局半导体、算力、端侧硬件、AI应用领域。

展望“十五五”时期

杨帆总结了“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她认为,国际形势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内政策总量与改革共进将助力中国经济实现“万里豁晴川”,国际层面,全球产业与金融秩序的重构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战略机遇。

国内方面,产业发展与内需激活将成为核心聚焦方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有望取得显著成效,资本市场改革将成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国企改革夯实央企科技创新主力军地位,能源改革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

补齐内需短板是关键挑战,预计“十五五”时期理想经济增速中枢或达4.8%左右,政策重心将更多向需求端平衡,服务消费的扩张是提升消费率的关键,投资端增长点将逐步转向新兴产业。

“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将在全球变局的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将迈向全新发展阶段,科技趋势、制度变革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国资产的红利时代即将开启,投资者应关注制造业、企业出海和科技领域的配置机会,抓住全球资本市场变局带来的战略机遇。

分类: 国内
责任编辑: 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