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春天教学设计:探索春天的奥秘,小学低年级找春天主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背景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春天不仅意味着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更是一个充满色彩、声音和奇妙变化的探索世界,开展“找春天”主题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发现、感受春天的独特之处,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培养初步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初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如天气、植物、动物等的变化)。
- 学习运用观察、比较、描述等方法感知春天。
- 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发现。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地观察、游戏体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主动参与“找春天”的过程。
- 学习从细微处发现春天的变化,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 在活动中锻炼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 体验在自然探索中获得的乐趣,培养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
- 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如不在陌生地方单独行动、注意脚下安全等)。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看、听、闻、触摸)观察和发现春天的特征,并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
-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春天中更细微、更本质的变化,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对象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年级或二年级)
教学准备
- 教师:
- 提前了解学校周边适合学生观察的自然环境(公园、校园绿地、小片草坪等)。
- 设计观察任务卡或寻宝清单(包含常见的春天特征,如:嫩芽、花朵、新绿的草叶、昆虫、鸟鸣等)。
- 准备一些辅助教具:如关于春天的图片、诗歌、音乐、简单的绘画工具(彩笔、画纸)、放大镜等。
- 确保安全预案:明确集合地点、路线、注意事项。
- 学生:
- 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衣物和鞋子。
- 可以自带水壶、小零食。
- 准备好观察任务卡或纸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约5分钟)
-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轻柔的春天背景音乐,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如:冰雪融化、柳树发芽、桃花盛开、燕子归来等)。
- 提问互动: “同学们,听这首音乐,看这些图片,你们感觉到了什么季节?” “春天来了,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找’找春天在哪里?”
- 揭示课题: 板书或展示“找春天”,明确本次探索活动的主题。
(二) 新课讲授与探索:观察发现,体验春天 (约25-30分钟)
- 明确任务与要求: 向学生介绍观察任务卡,说明今天要寻找春天的哪些“踪迹”(如:绿色的小草、刚冒出的嫩芽、盛开的花朵、飞舞的蝴蝶、唱歌的小鸟等),强调安全和文明观察(不采摘、不打扰动物)。
- 分组探索: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名老师或高年级学生作为引导员,带领各小组前往指定的观察地点。
- 观察与发现:
- 看: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变化(树芽、花苞、新叶的颜色和形态)、天空和云的变化、河流湖泊的景象。
- 听: 引导学生倾听自然界的声音(鸟鸣、风声、流水声、昆虫的叫声)。
- 闻: 引导学生闻一闻春天的气息(泥土的味儿、花香、草香)。
- 触: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受(温暖的阳光、微凉的春风、柔嫩的草叶、光滑的树皮)。
- 说: 鼓励学生边观察边交流,随时记录或拍照/画下自己的发现。
- “春日寻宝”游戏化: 可以将观察任务设计成“寻宝”游戏,找到指定数量或种类的“宝藏”(如:一片嫩叶、一朵小花、一块光滑的石头等),增加趣味性。
- 教师巡回指导: 在各小组探索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观察中的困难,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发现更细微的春天特征。
(三) 交流与分享:整理发现,表达感受 (约10-15分钟)
- 集合分享: 所有小组回到安全集合地点。
- 展示发现: 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可以展示观察记录卡、画作、照片等。
- 集体讨论: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你在哪里找到了春天?看到了什么?
- 春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
- 春天给你什么感觉?(快乐、温暖、生机勃勃……)
- 你听到了哪些春天的声音?闻到了什么气味?
- 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发现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总结春天的主要特征,深化对春天的认识。
(四) 拓展与延伸: 感受文学与艺术,深化春天印象 (约5-10分钟)**
- 春天的诗歌/童谣: 范读或带领学生朗读描写春天的诗歌或童谣,如《春晓》、《小草》等,感受语言的美。
- 春天的色彩/绘画: 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
- 春天的乐章: 再次播放春天的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并感受春天的声音和画面。
(五) 课堂小结与作业 (约2-3分钟)
- 再次强调春天的美好,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发现春天的变化。
- 作业(可选):
- 画一幅“我眼中的春天”画。
- 回家和家人分享今天“找春天”的有趣经历。
- 观察家附近的一棵树,记录下它在春天的变化。
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地呈现主题“找春天”,旁边可以用彩色粉笔画上简单的春天元素(如:太阳、小草、花、虫等),或者写下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的关键词语。
教学反思
- 本次教学设计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 观察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有效完成观察任务?
- 各小组合作是否顺畅?需要在哪些方面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否有提升?
- 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活动流程是否顺畅?
- 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实际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
注意事项
- 安全第一: 选择安全的观察地点,提前勘察路线,强调安全规则,教师全程关注学生活动。
- 时间控制: 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避免户外活动时间过长导致疲劳。
- 个体差异: 关注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分层次的观察任务和表达机会。
- 天气因素: 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如遇恶劣天气,可调整为室内活动(如观看春天纪录片、进行春天主题手工等)。
- 尊重自然: 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自然环境。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