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神官送锦旗关于姻缘的:月影下的神官
神社的月夜祭已过,神官静依然坐在神龛前,手中捻着一卷古老的竹简,竹简上密密麻麻刻满了符咒与预言,那是她代代相传的职责,静的面容清丽,却掩不住那份与生俱来的疏离,她的眼睛很特别,像是能看透人心,却又总是隔着一层薄雾。
“神官大人,您看这个。”门外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是村中的阿月,她捧着一方锦旗,步履轻快地走进来。
静微微颔首,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手中的竹简。“何事如此兴师动众?”
“是...是关于姻缘的。”阿月的声音低了几分,小心翼翼地将锦旗展开。
锦旗上绣着“姻缘天定”四字,笔触流畅,色彩鲜艳,旗角缀着五彩丝线,随风轻轻摆动。
“这是...”静的目光终于从竹简上移开,落在锦旗上。
“是小的与村中几位姑娘共同敬献的。”阿月垂下眼帘,“听闻神官大人通晓姻缘之事,特来请教。”
静沉默片刻,伸手接过了锦旗,她的指尖划过锦旗的边缘,似乎在感受着什么。“你们可知,这锦旗上的‘天定’二字,实为‘天定终始’之意?”
阿月一愣:“天定终始...”
“不错。”静的声音平静无波,“姻缘之事,本就有定数,今日你来求问,明日你又后悔,这是常事。”
“神官大人明鉴,小的并非...”
“不必多言。”静打断了她,目光忽然变得锐利,“你可知,这方锦旗,本是为他人所绣?”

阿月的心猛地一沉:“何人所绣?”
“一个...”静的声音忽然低不可闻,“已经成双成对的人。”
阿月的脸色变了变:“您是说...”
“姻缘虽有定数,却也需人为。”静将锦旗轻轻折好,收入袖中,“今日你来求我,明日你便忘了我,锦旗虽美,终究是绣在他人之上的。”
“神官大人此言何意?”阿月的声音微微颤抖。
静站起身,走到阿月面前,目光如水:“你可知道,为何我总是在月夜处理姻缘之事?”
阿月摇头。
“因为月光之下,人的本心最为清晰。”静的声音忽然带上一丝凄凉,“但月光也会遮蔽真相,你今日来求我,或许是为了自己,或许是为了他人,或许...只是出于好奇。”

“不!小的来是为求神官大人指点迷津,”阿月急切地解释,“小的与村中李家的姑娘情投意合,但两家相争已久,不知能否有结果。”
静微微一笑,那笑容却带着几分苦涩:“姻缘之事,本就如镜花水月,你既来求我,我便告诉你实话:李家姑娘的心思,与你相去甚远。”
阿月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您...您何出此言?”
“今日你来求我,明日你便忘了我。”静的声音轻如耳语,“锦旗虽美,终究是绣在他人之上的,你可知,这方锦旗,本是为一个已经成双的人所绣?”
阿月怔在原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寒意,静将锦旗递还给她,眼神复杂:“拿去吧,但记住,锦旗上的字,不一定是真理。”
阿月接过锦旗,手指微微发抖,她抬头想说什么,却见静已经转身离去,只留下一个孤单的背影。
“神官大人...”阿月轻声唤道,却只得到一片寂静。
走出神社,阿月抬头望天,月亮已经西斜,她握紧手中的锦旗,忽然觉得,这方锦旗似乎比神官的言语更加令人困惑。

“姻缘天定”——这四个字,究竟是祝福,还是诅咒?
阿月不知道,但她知道,自己与神官之间的纠葛,远未结束,那方锦旗,那双神秘的眼睛,还有那句“锦旗虽美,终究是绣在他人之上的”——这一切,都像是一个谜团,缠绕在她的心头。
她抬头望向神社的方向,月光下,静的身影若隐若现,阿月忽然觉得,或许自己不该只将锦旗视为姻缘的象征,而应该去探寻锦旗背后的故事。
“神官大人,”阿月轻声说道,“请您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解开这个谜。”
说完,她转身离去,将锦旗小心地收好,月光洒在她的背影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仿佛与神官的影子重叠在一起。
神社中,静站在原地,望着阿月离去的方向,她的目光穿过竹简,穿过符咒,落在远方的天空。
“姻缘虽有定数,却也需人为。”静轻声重复着这句话,嘴角浮现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她知道,阿月不会轻易放弃,而她,也早已习惯了月夜下的等待,只是这一次,等待似乎有了不同的意义。
锦旗上的“天定”二字,究竟是天定终始,还是天定分离?
静轻轻抚摸着袖中尚未冷却的锦旗,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月影下的秘密,”她低语道,“终将揭晓。”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