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顺鸿木制品厂(个人独资)成立 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雷科技)
11月1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一档访谈中直言:"如果将来市场只剩5家车企,我更愿意是兄弟的公司。"这句话在当下车企行业互相拆台的背景下,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何小鹏与雷军的"兄弟"关系,展现了互联网行业的江湖气息,从雷军个人投资UC浏览器,到何小鹏斥资1亿美元认购小米股票,再到顺为资本的多轮投资小鹏汽车,这段跨越近二十年的纽带,用雷军自己的话说就是:"同在一个江湖,不能只有打打杀杀,也应该还有兄弟情谊。"
兄弟归兄弟,业绩从未有过落差,2025年10月的交付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小米与小鹏在10月交付量均突破4万台,小鹏交付42,013台,小米也超4万台,创历史新高,这分明是"嘴上叫兄弟,报表见真章"。
在产品布局上,两家公司的选择更显智慧,小鹏P7+专注15-20万级市场,连续多月蝉联销冠;小米SU7则稳坐20万以上价位段宝座,一个专注智能驾驶,一个打造用户生态,表面上赛道重叠,实则各有所长。
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模式,在当下的车市淘汰赛中显得尤为明智,何小鹏、雷军、李想等行业大佬都预测,中国车市最终会像手机行业一样,由少数几家主流玩家占据大部分份额,面对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与其和陌生对手互相消耗,不如和知根知底的"兄弟"来一场"有底线"的竞争。
在实际操作上,他们的表现更是令人称道:小鹏G7与小米YU7故意错开发布时间,避免正面冲突;据说两家还曾联手与电池供应商谈判,共同压低采购成本,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玩法,在价格战一触即发的当下,确实显得难能可贵。
私底下关系再好,商业上都是竞争对手,何小鹏一边说着兄弟情深,一边猛挖AI团队;雷军忙着建电池工厂,产能自然优先供给自家车型,正如何小鹏吐槽:"雷军太努力了,搞得我们都好累。"或许,这种"卷而不撕"的状态,才是商业竞争中最健康的样子。
何小鹏预测2025年初将爆发"疯狂价格战",但长期来看,懂得"有序竞争"的企业更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他们用行动证明:竞争不一定要你死我活,也可以是你追我赶,共同把行业的蛋糕做大。
毕竟,如果未来真的只剩5家车企,谁不希望隔壁坐的是个能互相递扳手,而不是捅刀子的呢?至于这对从互联网转战造车的"兄弟",最终能否双双挺进决赛圈,还是让市场来给我们答案吧。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