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润均回到正增长 六大行三季报传“暖意”
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稳健增长与挑战并存
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国的六大国有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公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数据,整体表现均较为亮眼,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展现出行业整体企稳回升的趋势,行业面仍面临着息差收窄的挑战,但部分银行已经开始逐步企稳。
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从整体表现来看,六大行在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农业银行(农行)表现突出,其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超过3%,工商银行(工行)、建设银行(建行)、交通银行(交行)也相较中报业绩实现了正增长,工行依然保持归母净利润的行业首位。
在营收方面,六大行整体表现均有所提升,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营收增速均超2%,建设银行增速最高,为2.69%,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仍处于下降趋势,但非利息收入正逐渐成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利息净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的转型
利息净收入方面,除交通银行外,其余五大行的利息净收入均有所下降,交通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286.48亿元,同比增长1.46%;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下降了0.70%、2.40%、3.00%和2.07%,非利息收入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成为各行业绩增长的重要来源。
工商银行前三季度实现非利息收入1666.12亿元,同比增长11.30%;建设银行非利息收入达1460.96亿元,同比增长13.95%;农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为1654.12亿元,同比增长16.20%,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则达314.81亿元,同比增长27.52%,邮储银行表示,其非息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加强市场研判和资产交易力度。
资产规模与不良率的变化
从资产规模来看,六大行的资产规模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其中建设银行增速最高,为11.83%,工商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接近53万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不良率方面,除邮储银行不良率较去年末有所上升外,其余五大行的不良率均有所下降,邮储银行的不良率仍为六大行中最低,为0.94%;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33%、1.27%、1.32%、1.24%和1.26%。
息差收窄的挑战与应对
在当前市场利率维持低位的背景下,息差收窄仍是六大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但部分银行的净息差已呈现企稳态势,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邮储银行的净息差达1.68%,在六大行中最高;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行、交通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36%、1.26%和1.20%,建设银行净息差表现较为突出,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26%,与上半年持平,同比下降15个基点。
各行对此均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建设银行行长张辉表示,中行将继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定价能力,稳定净利息收入,工商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则表示,银行有信心通过主动管理,保持净息差在可比同业的领先水平,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指出,中行和交通银行的净息差下降幅度有所收窄,这得益于新发放贷款利率降幅收窄和存款重定价等措施。
行业展望与挑战
招商证券认为,工商银行息差下行幅度继续收窄,这得益于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的环比下降,多家大行在第三季度业绩会上也回应了“净息差承压”等话题,强调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境内银行业机构净息差普遍承压,但各行均有信心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和主动管理,稳定净利息收入。
总体来看,六大行在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显示出行业整体企稳回升的趋势,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和资产规模的扩大为银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息差收窄仍是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各行需继续加强市场研判,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定价能力,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