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中国研究生网招生官网)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1-01 20:05:01  

2025至2026年招生方案与考研准备

南京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双一流”高校,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其研究生招生信息每年都会引发广泛关注,而2025至2026年的招生方案更是为考研备考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南京大学2025至2026年的研究生招生信息,包括专业设置、报考条件、学费结构、考研准备以及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


2025年南京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汇总

招生专业与领域

南京大学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涵盖多个领域,具体包括:

  • 管理类: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会计、法律、工程管理、金融、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高级工商管理(EMBA)、审计、戏剧。
  • 其他领域:计算机技术、教育、戏剧等。

这些专业不仅注重理论学习,更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报考条件

  • 管理类专业:需满足工作经验要求,专科毕业需满5年,本科毕业需满3年,硕士或博士毕业满2年。
  • 非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或专科毕业需满2年以上,硕士或博士学位持有者无需工作经验。

学制与学费

  • 学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为2-3年。
  • 学费:范围在2万元至50.8万元之间,具体学费根据专业和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建议访问南京大学非全日制招生简章获取详细信息。

法律(非法学)专业招生人数

  • 全日制:计划招生117人。
  • 非全日制:计划招生20人(定向培养)。

2026年南京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与学制

2026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

  • MPA、MBA、MPAcc、计算机技术、EMBA、新闻与传播(MJC)、审计(MAud)、教育(Ed.M)、戏剧。

学制为2-3年,学费范围在6万元至50.8万元之间,具体情况需参考各专业招生简章。

报名流程

  • 报名方式: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
  • 考试方式: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初试科目根据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
  • 复试:初试成绩达到南京大学复试分数线的考生需参加学校组织的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笔试、面试和英语听说能力测试。

学位与培养

非全日制硕士为定向培养,不转户口,需按照学校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毕业后可获得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招生规模

  • 全日制硕士:计划招收5000名左右(含推免生2500名左右)。
  • 非全日制硕士:计划招收1200名左右。

硕士研究生开学时间

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中国研究生网招生官网)

主要时间节点

  • 培训班报名与缴费:即日起开始。
  • 网上报名:11月进行。
  • 现场确认:12月第三个周末进行。
  • 初试:次年12月进行。
  • 成绩公布:次年2-3月。
  • 复试与调剂:次年3-4月进行。
  • 预录取与通知书发放:次年4-6月。
  • 开学报到:次年9月初进行。

开学时间

  • 南大医学研究生院:9月初开学,旨在为新生提供平稳过渡期,助力学术研究。

报到流程

  • 时间:2025年8月31日(仙林校区新生报到)。
  • 准备事项:携带相关证件和资料,按学校指引完成报到手续。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计

总人数

  • 全日制:5700人(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 推免生:2693人。

各学院招生情况

  • 商学院:485人(推免生246人)。
  • 法学院:240人(推免生120人)。
  • 生命科学学院:180人(推免生90人)。

2025年推免生录取情况

  • 总录取人数:3007人。
  • 分类:硕士生2559人,直博生448人。

招生规模

  • 2025年
    • 全日制硕士:5000人左右(含推免生2500人)。
    • 非全日制硕士:1200人左右。

全日制硕士推免生招生常见问题解答

资格条件

  • 基本要求:应为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推荐免试资格。
  • 职业限制:部分专业不接收推免生,如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区域经济学、医学院的生物与医药、护理等。

申请办法

  • 基本资格:2026届应届本科毕业生,拥护党的领导,无违纪违法记录。
  • 申请流程:进入南京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预报名系统报名,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

专业接收情况

  • 接收专业:原则上为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专业。
  • 不接收专业:如医学院护理等专业不接收推免生。

考研备考与关注指南

  1. 关注官方渠道:建议通过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及“南大研招”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录取信息。
  2. 查阅招生简章:详细了解各专业的学制、学费、考试科目及报考条件。
  3. 准备考试:针对各专业的考试科目和复试内容进行充分准备。
  4. 关注调剂信息:根据自身情况关注调剂政策,特别是苏州校区的调剂分数线和要求。
分类:院校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