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英唐智控不断“买买买”,又要并购两家半导体企业
从“贸易商”向“技术商”转型的必然之路
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唐智控”)的股价在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迎来显著涨幅,市场对其并购计划表现出浓厚期待,这家专注于半导体业务的公司,正在通过一系列并购行动,试图从传统的“贸易商”向“技术商”转型,开启向上游产业链延伸的新征程,以下是关于英唐智控并购战略及未来发展的详细解读。
英唐智控的战略转型背景
英唐智控成立于2001年,主营业务原是电子元器件的分销,2010年,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逐步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半导体企业,近年来,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竞争加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公司传统分销业务的毛利率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销业务毛利率仅为6.60%。
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英唐智控开始探索新的增长点,通过“买买买”策略,公司不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试图构建从芯片设计、制造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谋求更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壁垒。
并购行动:向上游产业链延伸
英唐智控的并购行动并非孤例,而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在国产替代政策驱动下的一部分,自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来,半导体行业并购活动愈发活跃。
2024年11月,英唐智控曾签署《购买资产意向协议》,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深圳市爱协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权,但最终因交易方未能就方案达成共识而告吹,此次并购虽告终,但为公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次最新的并购计划是英唐智控向上游产业链深化布局的又一举措,公司计划并购桂林光隆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光隆集成)100%股权和上海奥简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奥简微电子)76%股权,光隆集成和奥简微电子均为半导体领域的重要企业,光隆集成业务涵盖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量子计算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而奥简微电子则专注于高性能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开发设计,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服务器、医疗设备等领域。
并购背后的战略意义

拓展上游产业链
英唐智控的并购行动标志着公司向芯片及半导体业务转型的又一步重要进展,通过收购光隆集成和奥简微电子,公司希望在芯片设计、制造和研发方面获得更多突破,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而提升盈利能力。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光隆集成和奥简微电子均为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奥简微电子是存储芯片巨头兆易创新的联营企业,兆易创新在芯片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通过并购,这些技术资源或将为英唐智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助力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国产替代压力
在国产替代政策的推动下,全球半导体企业面临着严峻竞争,英唐智控通过并购上游企业,试图在国产替代链条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芯片的需求。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尽管英唐智控在并购战略上取得进展,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仍面临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芯片设计制造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57%,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4.12%,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正成为公司向技术上游突围的重要驱动力。
行业背景与市场展望
近两年来,中国半导体行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2025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并购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均呈现出同比增长的趋势,仅10月以来,盈新发展、帝奥微、芯原股份等公司也纷纷宣布半导体领域并购计划,行业整合加速。
从行业趋势来看,英唐智控的并购计划不仅是公司战略转型的必要举措,也是行业整合发展的缩影,随着国产替代政策的推进和技术壁垒的加固,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活动有望持续进行,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机会。
总结与建议
英唐智控此次并购计划,标志着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更加坚实,通过收购上游企业,公司有望在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布局上取得更大突破,为未来的盈利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投资者在关注英唐智控并购前景时,也需注意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和行业竞争环境,长期来看,英唐智控的战略转型与行业整合趋势,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金麒麟分析师团)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