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海特生物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相关筹备工作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0-22 22:35:02  

近日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显示,包括美林、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家外资巨头,今年第三季度不约而同地增持或新进多只A股股票,涉及科技、医疗、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这一“抱团”买入的市场动向,业内人士认为释放了积极信号,表明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长期信心,同时深刻挖掘了A股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根据已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度流通股股东名单,共有22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了QFII机构,多只个股在今年三季度吸引了两家或以上的QFII机构增持,以中策橡胶为例,截至三季度末,美林国际、高盛公司、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四家知名QFII机构新进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其中美林国际持股量达635.56万股,成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显示,中策橡胶在2025年至2026年将有充足的产能支撑,具备快速增长的潜力。

星网宇达、祥生医疗、新瀚新材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获得了多家QFII机构的青睐,瑞银集团和巴克莱银行新进祥生医疗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分别持股30.7万股和30.6万股;摩根大通和瑞银集团新进新瀚新材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分别持股92.2万股和74.56万股,这些外资机构的增持行为,既反映了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也预示着A股市场在经历阶段性调整后,逐步呈现出结构性投资机会。

外资巨头,“抱团”买入

从市场走势来看,多家外资机构认为,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具备较高性价比,结构性投资机会正在逐步显现,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指出,接下来A股市场可以重点关注两大方向:一是兼具红利与价值属性的优质企业,这类标的不仅能为投资者提供股息保护,还能通过较低的估值中和市场波动风险;二是具备持续成长性的科技与新消费题材企业,这些标的将直接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红利。

贝莱德基金权益、量化及多资产首席投资官王晓京表示,尽管科技板块前期涨幅较为显著,但相较于海外龙头股,部分标的在回调后仍具备上涨空间,随着市场情绪波动的影响逐步减弱,量化信号对科技类公司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其长期向好的投资逻辑仍然存在,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则指出,国产芯片产业链和内需相关板块可能会在短期内迎来投资机会。

惠理集团投资组合总监盛今进一步分析称,中国科技与创新药等行业的结构性成长趋势仍在延续,近期市场情绪波动引发的股价回调,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重新评估和布局这些领域的良机,细分方向包括算力芯片、存储、液冷、云服务、IDC、国产软件、AI端侧应用以及储能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外资机构的“抱团”买入行为不仅反映了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强劲信心,也预示着A股市场在经历阶段性调整后,逐步呈现出更大的投资潜力,无论是优质企业、科技与新消费题材,还是国产芯片、能量储存等细分领域,都是值得投资者深度挖掘的结构性投资机会,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恢复和市场环境的逐步稳定,这些领域的投资潜力将进一步显现。

分类:国内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