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内卷”在掏空中国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来源:网络   作者:   日期:2025-10-13 20:30:03  

中国电池行业的反"内卷"之路:从技术创新到产业生态建设

在中国制造业的广袤星空中,电池行业独具特色,成为反"内卷"的标杆,从2021年底中国电池企业超越日本韩国,成为全球领军者,到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场份额超过50%,这段历程凝聚了无数创新的汗水,当前,电池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着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也肩负着改造行业生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任。

电池行业的"内卷"现状与表现

电池行业的"内卷"现象主要表现在价格竞争的加剧,从2023年到2025年,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大幅下跌,2025年8月的最低报价仅为0.4元/Wh,创下历史新低,这种持续的低价竞争,背后是整个行业的生存压力。

这场"内卷"主要由二三线厂商推动,通过不断压低报价以获取市场份额,以新能源车企的线上招标平台为例,供应商不得不在每一次投标中压低价格,以确保排名和订单,这种机制导致企业的成本被不断削减,最终演变为一场持续的消耗战。

“内卷”在掏空中国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质量与安全风险随之增加,从隔热气凝胶的工艺简化到安全冗余的减少,各个环节都在向低价竞争中妥协,质保准备金的压缩、技术创新力的衰退,都成为"内卷"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因此受到影响,随着中国电池企业加速出海,"内卷"现象逐渐蔓延到国际市场,影响着中国制造的形象。

反"内卷"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处理"内卷"带来的问题,需要既定的策略,简单粗暴地产能清理或限制最低价,反而会扭曲市场供需关系,真正的破解之道,在于构建更高维度的创新生态。

技术创新是中国电池企业的生命线,从材料创新到结构优化,从充电效率到质保能力,技术研发投入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研发投入,远远超过其他电池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是构建创新生态的重要基石,FTO调查、专利授权、标准制定,这些都是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日韩企业的经验表明,知识产权的运用和管理,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长远动力。

行业生态的重塑需要协同努力,从技术创新到标准制定,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市场秩序维护,全行业的协同行动是实现反"内卷"的必由之路。

从技术到生态:中国电池行业的反"内卷"之路

技术创新是突破"内卷"的首要动力,中国电池企业在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正在重新定义行业格局,从磷酸铁锂技术的突破,到CTP/CTC技术的推广,创新正在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知识产权的运用和管理,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另一项重要成果,通过专利授权、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不仅是防御性工具,更是开拓性资源,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能够为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回报。

行业标准的前瞻性制定,能够为技术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安全标准、性能标准的不断完善,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电池行业的反"内卷"之路,是从技术创新到产业生态建设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全行业的协同努力,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才能实现从野蛮生长到成熟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是电池行业的责任,更是中国制造业的使命,在这场始于技术创新的竞争中,唯有抛弃"低成本、低质量"的老路,才能走向真正的领先未来。

分类:国内
责任编辑:今题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