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飙升背后的逻辑,美债并不认可?
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故事
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分裂状态,黄金价格飙升至4000美元大关,美元汇率持续下跌,股票市场创下新高,而在这一市场动荡的背景下,美国债券市场却异常冷静,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信号,即黄金市场对未来通胀的担忧与美债市场对美联储政策信誉的信任。
黄金市场:对未来通胀的“不信任投票”
黄金价格的飙升,正是对未来货币信用的“不信任投票”,投资者通过购买黄金,押注美国庞大的债务负担最终只能通过通胀来稀释,这种逻辑将债务问题转化为通胀问题,赋予黄金“贬值交易”的特质。
从历史经验来看,通胀确实可以作为一种隐形税收,有效降低债务负担,以日本为例,其通过长期的通胀,成功将净债务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62%降至今年的134%,而美国虽然也经历了通胀,但由于政府支出更大,其净债务占GDP比重却从2020年的96%上升到了今年的98%,这种财政状况的恶化,自然会让市场对未来可能通过印钞解决债务问题持怀疑态度。

全球央行储备管理者也在加大对黄金的配置,尤其是那些希望减少对“不可预测的美国”依赖的央行,低利率环境下,黄金作为无息资产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再加上价格持续上涨本身吸引了大量追逐趋势的动量买家,黄金市场的繁荣几乎成为了“贬值交易”的集中体现。
美债市场:对政策信誉的“信任票”
与黄金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债市场,尽管黄金价格大幅上涨,美元汇率下跌,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升温,但衡量市场对未来长期通胀预期的关键指标——“五年期、五年远期盈亏平衡通胀率”——依然稳定地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这种市场表现表明,专业的债券投资者并不认为未来会出现失控的恶性通胀。
更重要的是,市场对美联储的政策信誉依然坚定,即便是在法国面临财政困境的情况下,市场也并未定价一个需要通过大规模通胀来救助的场景,这种对政策信誉的信任,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将成功捍卫其通胀目标,或经济放缓将自然抑制物价的乐观预期。
市场分裂背后的深层逻辑
当前市场的分裂,根植于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根本分歧,就业市场的放缓为美联储的“预防性降息”提供了依据,经济增长依然强劲,通胀也出现了抬头的迹象,这让市场对美联储的政策选择产生了担忧,如果选择降息,可能会为未来的通胀火上浇油;如果选择收紧政策,则可能引发经济放缓。
这种分歧不仅体现在黄金与美债市场的定价逻辑上,也反映在股票市场与其他资产的表现上,股票市场的上涨更多源于对人工智能(AI)技术革命的狂热押注,以及对美国经济能在AI投资驱动下实现“强劲增长、温和通胀”的乐观情绪,而非简单的通胀对冲。
市场命运掌握在美联储手中
从长期来看,如果美国不改变其财政轨迹,一场债务引发的“债市摊牌”终将到来,这场摊牌中,通胀很可能成为政客们最轻易的选择,但这一天似乎还远未到来。
短期而言,市场的命运掌握在美联储手中,如果经济增长得以持续,就业放缓只是虚惊一场,美联储将不得不放弃降息预期,甚至重回加息通道,届时,股票、债券和黄金的派对都将戛然而止,只有当美联储选择或被迫容忍经济过热,任由通胀的火焰燃烧时,“贬值交易”的逻辑才能真正完全兑现。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当前的市场动向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投资者需要清醒思考,理性决策,无论是追逐黄金的“贬值交易”,还是对美债市场的信任,都需要以严谨的分析和理性的判断为基础。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